• 技术文章

    浅谈双碳能源技术中的光储充一体微电网能量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2024-09-25 10:24:18  来源:安科瑞电子商务(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不断增加,双碳能源技术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向之一。双碳能源技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方向,光储充一体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进行储存和供电的功能。文章对光储充一体系统的设计与性能进行分析,以期为双碳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双碳能源技术 ;光储充一体系统 ;光伏发电 ;电能储存
    1、双碳能源技术和光储充一体系统分析
    1.1双碳能源技术
    双碳能源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技术的战略性能源方案,旨在降低能源生产与利用过程中的 CO2和甲烷排放,实现能源系统的低碳与低甲烷化。该技术涵盖清洁能源生产、能源储存与调度、碳排放控制与碳利用、甲烷排放控制及能效提升等关键技术领域。通过采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生产技术,以及电化学储能、氢能储存等能源储存技术,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通过碳捕获与封存、碳利用技术,有效减少CO2排放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在甲烷排放方面,生物甲烷控制技术和监测技术有望降低甲烷排放水平。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高效用能技术的应用则有助于提高整体能源系统的效能。
    1.2光储充一体系统
    光储充一体系统是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的技术,其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能量存储和电池充电等功能。该系统的核心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其储存起来,以供电池充电或供电使用。光储充一体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减少电能浪费,以及实现可持续能源的管理和利用。光储充一体系统(图1)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能量存储装置(如锂电池或电容器)及智能电池管理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通过光电效应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直流电能,然后,能量存储装置将电能存储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后,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监控和管理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2、光储充一体系统设计
    2.1 太阳能光伏组件选择与设计
    在太阳能光伏组件选择与设计方面,采用高效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具备卓越的适应性和耐候性。通过精密布局和倾斜角设置,*大程度地优化电池板的日照接收,并通过详尽的阴影分析,*小化阴影损失。选择效率超过20% 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确保系统在有限空间内获得*大能量收集。在电池和充电控制器选择方面,采用高能量密度、轻量和长寿命的锂离子电池,搭配先进的*大功率点跟踪(MPPT)充电控制器,以*大化充电效率并对电池进行保护。通过高度优化的固定支架或双轴追踪系统,确保光伏组件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大程度地接收太阳辐射[2]。引入多层次的实时监控系统及远程监控和报警系统,监测电池状态、光伏组件性能和充电控制器运行情况等,以保障实时性的数据记录。*后,为确保光储充一体系统的可持续运行,引入自动清洁系统,并制订了定期巡检计划,以定期检查电缆连接和系统组件,以充分发挥光储充一体系统在能源收集和利用方面的潜力。 
    2.2 储能设备选择与设计
    在储能设备选择与设计方面,选择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作为*佳解决方案,考虑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和轻量特性。通过进行系统能量需求分析,确定额定容量和*大充放电功率,以适应周期性和突发性负载需求。优化连接方案,将储能系统与太阳能光伏组件和充电控制器集成,*小化能量转换损失。考虑循环寿命,实施深度充放电管理、温度控制和充电电流控制,以*大程 度延长电池寿命。集成先进的电池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状态,通过远程监控和诊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储能系统符合当地和国家法规标准,采用安全措施,如温度传感器和电流限制,以预防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经济性分析,考虑投资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和电池寿命成本,以确保经济可行性。制订定期的维护计划,监测电池健康状态、检查连接线路和系统软硬件,以确保储能系统长期稳定运行[3]
    2.3 电力转换器设计
    在电力转换器设计中,选用高效的直流 – 交流逆变器,以*小化能量损耗,满足系统直流电能向交流电能转换的需求。通过功率容量匹配、电流和电压稳定性控制,确保逆变器适应各种负载变化,同时优化响应时间和效率。引入智能控制策略,实时监测电力需求和太阳能光伏系统输出,以*大化能量利用。配置过载和短路保护机制,保障系统安全运行。整合温度管理系统,提高逆变器在高温环境下的运行效率和寿命。通过遥测与监控系统,远程监测逆变器性能,记录关键参数,实现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电力转换器的效能,为光储充一体系统提供稳定、高效的电能转换[4]。 
    2.4 控制系统设计
    在控制系统设计方面,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以确保光储充一体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整合光伏组件、储能设备和电力转换器的控制,实现系统的协同运行 [5] 。通过实时监测电力需求、光伏发电和储能状态,优化能量分配和储能策略。引入先进的 MPPT 算法,提高光伏组件的能量利用效率。结合智能充放电控制,优化储能设备的运行,以适应动态的电能需求。配置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与远程管理。这一全面的控制系统设计旨在*大程度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确保光储充一体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实现高效稳定的运行。
    3、光储充一体系统性能分析
    3.1 能量转换效率分析 
    太阳能光伏组件中的高效单晶硅电池板选择和精密设计的布局使得系统在不同日照条件下能够*大化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实现高能量转换效率。采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具有超过20% 的效率,这使得系统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获得*大的能量收集。通过电池和充电控制器的高效设计,系统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并通过储能设备中的锂离子电池实现能量的高效储存。在电力转换器方面,选用了高效的直流 – 交流逆变器,逆变器在将储存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时,通过先进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快速响应和高效能量转换。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测试方法(IEC 61683),在标准操作条件下,逆变器能够达到90% 以上的转换效率,这一性能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小化能量损耗。而控制系统的智能调节和监测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光储充一体系统的整体效率。通过先进的 MPPT 算法,光伏组件的能量输出得到*大化。同时,系统实时监测电力需求、光伏发电和储能状态,通过智能控制策略优化能量的分配,使得系统在动态电能需求变化中保持高效运行。某遥测与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记录显示,在不同天候和负载条件下,系统的总体能量转换效率维持在85% 以上。 
    3.2 储能效率分析 
    储能效率直接关系到储能系统对太阳能的有效吸收和释放。储能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充电和放电的过程效率及电池的自放电损失。经过深度充放电管理、温度控制和适当的充电电流控制,系统成功降低了充电和放电阶段的能量损失。根据 IEC 61683,充电阶段的效率可达到95% 以上,而放电阶段的效率维持在90% 以上。这一数据表明,系统在能量的储存和释放过程中表现出色,有效地优化了能源管理并降低了损耗。在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引导下,系统成功实现了对电池循环寿命的*大化控制。通过精密的电池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此外,系统采用先进的 BMS 算法对电池进行均衡管理,进一步确保电池组件的寿命得到有效延长。根据 IEC 61683,在标准运行条件下,整个储能系统的总体储能效率维持在85% 以上。这一储能效率的高水平表明系统在吸收太阳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以及在需要时有效释放电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 
    3.3 供电稳定性分析
    光伏组件的高效能量转换和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确保了系统在太阳能供应下能够产生稳定的直流电源。具体而言,采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在典型日照条件下实现了超过20% 的转换效率,有效提高了光伏组件的能量输出。此外,系统通过高度优化的固定支架或双轴追踪系统,确保光伏组件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都能*大程度地接收太阳辐射,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供电能力。通过深度充放电管理和温度控制,系统成功维护了储能设备的高效运行,确保了在非太阳能供应时能够提供稳定的电能输出。在储能系统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根据IEC 61683可知,系统能够保持95% 以上的能量转换效率,从而提高了系统对电能的可靠利用。电力转换器作为能量传递的关键环节,通过采用高效率的直流 – 交流逆变器,实现了直流电能向交流电能的稳定转换。在标准操作条件下,这些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可达到90% 以上,确保系统在交流电能输出时*小化能量损耗,显著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这些性能指标来源于行业标准测试报告和逆变器制造商的技术规格,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可靠性与寿命分析
    采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具有较低的光衰减率,从而保证了系统在多年的运行中能够保持较高的能量输出。系统的阴影分析和组件布局设计有效减小了阴影损失,*大程度地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储能设备方面,锂离子电池以其低自放电率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为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储能媒介。深度充放电管理和温度控制有助于减缓电池的寿命衰减过程。实时电池监控系统对电池状态进行细致监测,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寿命。根据相关数据可知,电池组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能够保持高达10 a 以上的寿命。根据 IEC 62040可知,这些逆变器的设计寿命在标准操作条件下能够达到15 a 以上,体现了其卓越的可靠性。这种持久的性能确保了系统整体的连续稳定性,为长期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4、Acrel-2000MG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概述
    4.1概述
    Acrel-2000MG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是我司根据新型电力系统下微电网监控系统与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的要求,总结国内外的研究和生产的先进经验,专门研制出的企业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本系统满足光伏系统、风力发电、储能系统以及充电桩的接入,全天候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直接监视光伏、风能、储能系统、充电桩运行状态及健康状况,是一个集监控系统、能量管理为一体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以经济优化运行为目标,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补偿负荷波动;有效实现用户侧的需求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为企业微电网能量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应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整个能量管理系统在物理上分为三个层:设备层、网络通信层和站控层。站级通信网络采用标准以太网及TCP/IP通信协议,物理媒介可以为光纤、网线、屏蔽双绞线等。系统支持ModbusRTU、ModbusTCP、CDT、IEC60870-5-101、IEC60870-5-103、IEC60870-5-104、MQTT等通信规约。
    4.2技术标准
    本方案遵循的国家标准有:
    本技术规范书提供的设备应满足以下规定、法规和行业标准:
    GB/T26802.1-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通用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6806.2-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基本平台第2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GB/T26802.5-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通用规范第5部分:场地安全要求
    GB/T26802.6-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通用规范第6部分:验收大纲
    GB/T2887-2011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50174-201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DL/T634.51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1部分:传输规约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DL/T634.5104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的IEC60870-5-网络访问101
    GB/T33589-2017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36274-2018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51341-2018微电网工程设计标准
    GB/T36270-2018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DL/T1864-2018独立型微电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T/CEC182-2018微电网并网调度运行规范
    T/CEC150-2018低压微电网并网一体化装置技术规范
    T/CEC151-2018并网型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规范
    T/CEC152-2018并网型微电网需求响应技术要求
    T/CEC153-2018并网型微电网负荷管理技术导则
    T/CEC182-2018微电网并网调度运行规范
    T/CEC5005-2018微电网工程设计规范
    NB/T10148-2019微电网第1部分:微电网规划设计导则
    NB/T10149-2019微电网第2部分:微电网运行导则
    4.3适用场合
    系统可应用于城市、高速公路、工业园区、工商业区、居民区、智能建筑、海岛、无电地区可再生能源系统监控和能量管理需求。
    4.4型号说明
    4.5系统配置
    4.5.1系统架构
    本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进行设计,即站控层、网络层和设备层,详细拓扑结构如下:

    (1)实时监管
    对微电网的运行进行实时监管,包含市电、光伏、风电、储能、充电桩及用电负荷,同时也包括收益数据、天气状况、节能减排等信息。
     (2)智能监控
    对系统环境、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风电控制逆变一体机、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用电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掌握微电网系统的运行状况。
     (3)功率预测
    对分布式发电系统进行短期、超短期发电功率预测,并展示合格率及误差分析。
     (4)电能质量
    实现整个微电网系统范围内的电能质量和电能可靠性状况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如电压谐波、电压闪变、电压不平衡等稳态数据和电压暂升/暂降、电压中断暂态数据进行监测分析及录波展示,并对电压、电流瞬变进行监测。
     (5)可视化运行
    实现微电网无人值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便捷化管理;对重要负荷与设备进行不间断监控。
     (6)优化控制
    通过分析历史用电数据、天气条件对负荷进行功率预测,并结合分布式电源出力与储能状态,实现经济优化调度,以降低尖峰或者高峰时刻的用电量,降低企业综合用电成本。
     (7)收益分析
    用户可以查看光伏、储能、充电桩三部分的每天电量和收益数据,同时可以切换年报查看每个月的电量和收益。
     (8)能源分析
    通过分析光伏、风电、储能设备的发电效率、转化效率,用于评估设备性能与状态。
     (9)策略配置
    微电网配置主要对微电网系统组成、基础参数、运行策略及统计值进行设置。其中策略包含计划曲线、削峰填谷、需量控制、新能源消纳、逆功率控制等。

    5硬件及其配套产品


    5结束语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我国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不断进步,“光伏 + 储能 + 充电”组合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市场中。光储充一体系统通过精心选择与设计,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储能设备和电力转换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优化的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和高效逆变器,使系统在能量转换效率、储能效率和供电稳定性方面表现卓越。监测机制和管理策略确保了系统在长期运行中的可靠性和寿命。电池组件10 a 以上的寿命和逆变器15 a以上的设计寿命突显了系统的可靠性。这一综合性能的提升为清洁能源的应用提供了可行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梁淑烨 .“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能源治理困境及对策研究[D]. 大庆 :东北石油大学,2023.
    [2] 王晋伟 . 低碳能源技术追踪预测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设计[J]. 中国市场,2022(13):128-132.
    [3] 刘金豆,成杰,俞高伟 . 基于低压直流配电网并网的并离网一体光储发电系统研究 [J]. 华电技术,2021(4):63- 70.
    [4] 高文韬 . 低碳能源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J]. 科技风,2016 (23):91.
    [5] 梁永全 . 分布式光储一体并网发电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J]. 通讯世界,2018(5):132-133.
    [6] 朱立刚,郑小敏.双碳能源技术中的光储充一体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A].电力系统,2024
    [7] 安科瑞企业微电网设计与应用设计,2022,05

     
    留言
    李艳秋 女士
    谷瀑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内容声明:谷瀑为第三方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谷瀑(含网站、客户端等)所展示的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店铺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谷瀑提醒您购买商品/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谷瀑与店铺经营者沟通确认;谷瀑上存在海量店铺,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在谷瀑首页底栏投诉通道进行投诉。